“感恩劳动”致敬劳动者丨商学院举办“劳模故事汇 ”,青年学子感悟劳动真谛(二)-商学院

“感恩劳动”致敬劳动者丨商学院举办“劳模故事汇 ”,青年学子感悟劳动真谛(二)

2025年05月04日 20:02 sxy 点击:[]

    商学院讯(文:王佳)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劳模精神,强化商科青年的社会责任担当,培育感恩奉献意识,商学院精心筹备“劳动铸就梦想”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活动亮点之一的线上感恩劳动者故事分享会,将打造集榜样致敬、精神传承、能量传递于一体的互动空间,以真实动人的劳动故事为载体,引导青年学生感悟劳动创造价值的时代内涵,厚植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

而提及劳动精神的生动典范,李大钊先生“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箴言,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这位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稻田的“劳动标杆”,用六十余载的躬身实践,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镌刻成一部震撼人心的奋斗史诗,让每一位聆听者都能触摸到劳动精神的滚烫温度。

    上世纪60年代,饥荒的阴影让袁隆平院士立下“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誓言。从此,他的身影便扎根在泥泞稻田中——烈日下弯腰观察稻穗,暴雨中守护试验田,90岁高龄仍坚持下田“看稻宝宝”。这种“把一生浸在稻田里”的坚守,正是劳模精神中“爱岗敬业”的最佳注脚。他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2000多个日夜蹲守田间,从三系法到超级稻,用2000多次失败换来了亩产从300公斤到1100公斤的突破,让“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科研攻坚中淬炼成钢。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院士的目光始终超越个人得失:他将“野败”稻种无偿分享给全国科研团队,让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少走10年弯路;他带领团队破解盐碱地种稻难题,让荒滩变粮仓;他足迹遍布40余国,让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东南亚落地生根。这种“甘守清贫献粮仓”的格局,正是劳模精神中“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灵魂写照——他的衣服沾着泥土,却让亿万人端稳饭碗;他一生未改农民本色,却在人类反饥饿史上写下不朽篇章。

15B73

    袁隆平院士的劳模精神如种子般在商院学子心中生根发芽。24国贸本科1班夏静娴表示,从袁爷爷身上领悟到“把平凡做到极致”的热爱,认真对待每堂课便是爱岗敬业的实践;23财管本科1班龚怡说,袁隆平爷爷90岁仍下田的坚持,给予了自己在学习遇挫时重拾攻克难题的勇气;22电商本科1班的尹春瑾认为,走进实验室实践,正是对“勇于创新”的青年诠释;23电商本科1班的陈鑫豪感慨,袁隆平爷爷甘守清贫造福众生,让他明白“争创一流”应服务国家;24国贸本科1班谢巍婕感悟,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情怀,便是“甘于奉献”的时代担当。

    袁隆平院士用一生证明,劳模精神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融入日常的劳动信仰。当青年学子专注学业、投身实践时,就是在传承与续写劳模精神。这恰如商学院“劳动铸就梦想”主题教育活动所倡导的,从聆听劳动者故事开始,将“劳动创造价值”深植心间。商科学子更应以此为坐标,把对榜样的敬意转化为行动,在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践行劳动精神,让奋斗与奉献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