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定位,由此拓宽就业渠道,以及通过接受进一步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增强获得理想工作机会的可能性,是当前人们普遍存在的关于大学生如何择业的观念。记者近期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教育工作者提出,大学生可以而且应该把自主创业作为“择业”的一个“新出路”。他们指出:大学生应多问自己,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创业者呢?
观念提出:三方面原因
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大学生创业的观念,主要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部分大学生有(或潜在)创业的“欲望”,也有创业的现实可能性,缺乏的是外界的引导或激发;二是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在社会中应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是多元的,创业也是一种选择;三是大学生用所学知识创业,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他们创办的高新技术公司,对发展我国经济有利。
创业困难:能力与意识
那么,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上海市教委学生处一位官员认为,一是大学生缺乏创业的意识。习惯思维告诉我们,大学毕业之后,首选要去找一家单位谋求发展。“自己去当老板?开玩笑吧?!”说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大多数大学生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去开公司,当“业主”——原来的计划是在单位里一步步发展,一步步升迁,当老板,负责人那是以后的事。二是大学生缺乏创业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对一个创业者而言,至少应该拥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能力与素质:管理领导才能,能够团结领导他人一同奋斗;开拓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是大学生立业之本;艰苦创业精神)责任心与风险意识,创业并不意味着成功,而是意味着要冒失败的风险。现实的多数大学生,缺乏的正是这几方面素质与能力。另外,对于与创业相关的商业、法律、社会知识,大学M胭胰。三是社会缺乏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来自社会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有几方面:家庭要求大学生有一份安稳工作,而不要一进社会就承担太大的风险;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社会阅历少,以致难以取得别人的信任或者被他人欺骗,是刚出校门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障碍;经济条件制约以及相关法规的限制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毕业创业:值得提倡
引导大学生树立起创业意识。看来应成为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一些学校在学生中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这是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一方面,有关人士认为,仅仅有大赛还是不够的,因为参与者只是学生中的少数,大学应当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素质提上日程。围绕创业,还有必要开设一些相关的法律,经济、管理课程,比如,在大学生走上社会以前,学校可以开展《教你创业》的课程,作为就业指导的补充,讲解创业的法律法规、操作程序、经济管理知识以及一些大学生成功创业模式与经验;另外要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及一些创业的模拟活动,让大学生增加对创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由此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在大学期间就进行完善。一位大学老师说,“我们要鼓励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道路,这也许比支持学生在校期间休学创为更好,毕竟休学创业者只是少数。”
对于大学生选择创业路,还有两个问题很关键,一是资金,二是成功与失败。创业需要启动资金,而资金的筹措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绝对是个难题,怎么办?创业面临失败的风险,年轻的大学生能否承得起这沉重的打击?对此,上海交大动力学院的一位教授指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你想不想创业?想到什么程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他的问题便都显得简单起来。从当前相当数量的下岗工人创业的成功中,我们可以找到足够的勇气。有的下岗工人说:“创业的干劲是逼出来的,一逼才发现自己的潜能”。为何一定要等到“逼”才迈出脚步呢?一句话可以送给每位大学生:“事在人为”。关于资金问题,一可以创业公司,二可做父母工作请他们投资,三可与几位同学合伙集资,四可向银行申请贷款,即使所有的路都不通,大不了工作几年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再创业!至于成功与失败,这与选择怎样的创业以及牌楼创业有关,实效创业的大学生,应选择发挥自己特长的行业,从当前的社会形势看,比较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是一些“头脑工程”,以人的智慧向社会提供知识、技术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