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昊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商学院

陆昊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年04月14日 22:56 yxp1 点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巩固高校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努力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团组织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大局,立足于促进青年学生成长发展,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和总结出了“挑战杯”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品牌;在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方面,巩固了学校原有的团的组织体系,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形成了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网络建团等新型建团模式,为全团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从共青团的各条战线来看,高校共青团组织健全、工作活跃、队伍整齐、作用明显,在学生中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为高校贯彻党的要求、服务学生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要得益于学校党委的亲切关怀和有力领导,也凝结着学校战线同志们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高校党委领导多年来对共青团工作的关心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共青团学校战线的同志们长期以来为共青团学校工作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结合前一段时间的思考,就进一步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讲几点意见,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深刻领会中央要求,明确高校共青团的工作重点

今年6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在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要求,特别强调要全面履行职能作用,着眼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提高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团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团的总体功能要体现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职能上,对共青团提出了“两个全体青年”的努力目标。

关于四项职能,我们理解这其中有的是目标,有的是手段,有的兼而有之,它们之间既有重要的逻辑前提,又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总的来看,组织青年是前提,当然服务青年、维护青年权益也是我们能否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的重要因素,但是没有组织动员青年的前提,引导青年就无从谈起。组织动员可以有多种途径,对我们来讲有两种方式最重要。一种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创造,就是以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等项目为代表的社会化组织动员机制,在这次北京奥运会,这种机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还有一种是依托团的组织体系、长期以来形成的组织化动员机制,就是把我们的组织渗透在社会生活和整个社会各个组织当中的一种组织化的动员模式。关于“两个全体青年”的努力目标,我们理解这既是共青团工作一贯的重要准则,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与四项职能之间也是如此。

团的不同组织层级、不同工作领域,在履行职能和努力方向上应该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总体上,高校共青团在组织青年方面是做得最好的,无论是组织化的动员方式还是社会化的动员方式,都有非常好的基础,也为我们进一步引导青年的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相比较其他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将成长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这些人的思想水平、政治倾向和整体素质,最终都将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因此,当前高校团组织需要突出关注的重点,在于要牢牢把握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巩固在组织动员青年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强服务青年学生和维护青年学生权益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学生,从而实现对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的引导,确保他们能够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

二、围绕高校育人的目标体系,找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

高校是一个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重要社会组织,也是培养和输送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社会组织,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格局当中,又承担着教育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的重要职责。团组织要在高校这一特殊而重要的社会组织中做好工作、发挥作用,必须清楚地了解一些大的背景。

首先是共青团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认为,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我们党已经完成了从一个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从一个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成了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二是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青年的政治意识在常态下可能有所淡化,但出现重大历史问题时也可能会有极端化的表达,这对我们这一思想性、政治性都很强的青年群众组织提出了新挑战。三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青年的组织行为、传播行为、消费行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

其次,在这些挑战面前,团组织开展工作应当把握哪些原则,对高校共青团来讲,有两条很重要。一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中存在的各类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来找我们的工作切入点,来表达、渗透我们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主张。二是要根据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来探索我们新的组织和工作载体,在这一点上高校有很多创新的做法。

我们现在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围绕高校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工作切入点。我理解,高校的根本任务简单来讲就是育人,大体上有五个层级的目标。一是必需的专业知识。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进入不同的专业进行学习就必须打牢相应的专业基础,否则将来就无法满足国家在不同领域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二是合理的知识结构。“专”和“博”都是现代社会对高级人才的要求,只有建立在“博”基础上的“专”才更有深度,因此大学生应该具备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比较全面的素质。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竞争、全方位的竞争,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宽广的视野、协作的精神等很多方面的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些素质可以从课堂上学到,而有些素质只能从实践中得来。四是良好的品德。德是立身之本。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德才兼备都是对人才的共同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该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努力养成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五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当代大学生要努力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首先是学术精神,第二是学习能力,第三是比较全面的素质,第四是品德,第五是信念。这些目标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中,我们始终要把信念问题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上面所说的五个目标不一定对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但是它是一种重要的目标体系,是培养的目标组合。这就是高校这个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

高校团组织要在坚持不懈地抓好长期以来形成的好做法、好品牌、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的不同基础和情况,围绕这五个层级的培养目标,找到真正可以为青年学生提供服务的不同切入点。目前来看,高校团组织至少可以在帮助青年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品德这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作用,争取较大作为。基础好的高校团组织需要有更高的工作目标,可以积极尝试在培养学生的学术专业知识、合理知识结构方面进行必要的引导。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共青团作为思想性、政治性都很强的组织,我们既要积极配合学校党政实现育人的整体目标体系,同时更要紧紧抓住我们自己的根本任务,就是突出思想引领工作,帮助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一根本任务是党对我们的要求,党中央在200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这一根本任务也是由我们团的性质决定的,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最根本的职责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作为高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思想引领工作抓好了,其它工作的开展才有意义。思想引领工作抓不好,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三、突出重点,把握规律,集中力量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在整个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格局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高校团的一切工作的目标所在。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完成好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才能引导青年学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才符合共青团的根本性质。

首先,要明确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核心内容。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前提是要深入、准确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搞清楚哪些值得褒扬,哪些应当尊重,哪些需要引导。在此基础上要注意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引导学生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这是最重要的一条。青年身上从来不缺乏爱国主义。从今年年初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到奥运火炬的境外传递,直到抗震救灾斗争和这次北京奥运会,广大青年特别是80后甚至90后的一代,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使大家看到了这一代青年当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和潜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青年的这种爱国热情,我们既要悉心保护,同时也要善加引导。我们要通过有说服力的理论和案例,让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政治立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爱国主义也从来不是空洞抽象的,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都有着具体而特定的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因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坚持的社会主义,就是在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脱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爱国主义是极端危险的。二是要引导学生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经磨难,生生不息,不断繁衍壮大,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有着始终不屈的民族精神。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形势,如果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将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青年学生不仅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大国心态,以开放的心胸拥抱世界,学习和借鉴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而更好地丰富发展、发扬光大我们的民族精神。三是要引导学生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要使青年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追求个人成就是合理的,是无可非议的;另一方面,推动社会进步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为之付出努力,只有社会发展进步了,个人成就的取得才更有保证。当代青年学生如今风华正茂,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时,30岁左右,到建国100周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也不过60岁,这正好是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黄金时代。我们要让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他们这一代人身上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从而能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自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其次,要注重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要注意对学生个人价值的尊重,把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成长结合起来。这几年来,大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评价不是很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采取了一种简单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方法,不能发挥学生思想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实,青年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往往是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的思想引导工作要真正有效、为青年学生所接受,就必须把教育引导和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尊重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基础,从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工作真正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二是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这从团的性质的高度确定了实践育人的政治任务。长期以来,共青团把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号召大学生广泛深入社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向社会学习。事实证明,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确实经受了历练、增长了才干,加深了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我们最近对万名大学生进行的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显示,在“你认为要形成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主要依靠什么”这个问题上,60.4%的学生认为主要应当通过社会生活的历练。因此,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我们就要继续坚持这一基本途径,立足于帮助青年学生了解认识社会、全面提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这三个出发点,赋予社会实践更强的思想性和专业性,努力使社会实践成为系统性的、与思想引领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此外,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是有限的,还需要把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结合起来。对团组织来讲,要对大学生就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做好社会观察的引导,比如,怎样看待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怎样看待党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的作用、怎样看待西方学者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观察和研究,等等。这些观察如果能够结合好高校的“两课”教材,在教育引导学生方面是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的。当前,还要特别注重借助和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在今年的抗震救灾斗争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过程中,志愿服务已经充分展示了其作为社会化动员方式的强大力量。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切实把奉献精神转化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工作激情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品格,把强烈的参与感转化为高水平的专业志愿服务,从而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奉献社会的重要途径,成为我们对大学生加强思想引领的有效方式。

第三,要注意思想引领的前提是首先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团组织赢得学生的信任要抓住工作的两个重要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刚进校园的时候。刚刚脱离中学阶段严格的管束,大学新生进了校园后往往一片茫然,非常需要有人引导他们走出大学生涯的第一步。共青团要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要教会他们大学的学习方法,做好学业规划,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素质的欠缺,有针对性地拓展综合素质。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要通过济困助学等途径提供经济支持,帮助他们解除学习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使大学新生对党团组织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为逐步展开思想引领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一个时段就是毕业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党政关心、社会关注、家长和学生操心的大事,而且肯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存在。共青团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基层、到欠发达地区去寻求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提高他们求职就业的技能,更好地实现就业。我们之所以要选择这两个时间段来重点开展工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格外需要关心。团组织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能够雪中送炭,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他们跟着党团组织走。最近这次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应当如何进一步改进高校‘两课’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这个问题上,73%的学生选择了“进一步贴近大学生生活,关注他们所面临的生活、就业等现实问题”这个选项。这说明大学生在心里对此也是很认同的。

四、加强高校团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

高校团干部距离青年学生最近,是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力量和保证。我在几次调研中接触了一些高校团干部,感觉整体上都很好,借今天的机会我想再强调几点。

一是要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提高自己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我这里指的是大的范畴的敏感性,是对重大问题的政治敏感性。高校团干部要善于把学生个人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和整个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善于结合网络化的社会大背景去考虑问题。如果再提高一点,还要有理论的支持,要了解社会思潮,具备对思想理论动向和社会舆情动态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是要加强学习,具备学习意识、学术精神和学习能力。高校的团干部要特别善于学习,做学习的表率。这不一定是要大家成为学科的带头人,但一定要有学习意识、学术精神和学习能力,要具备与本校专业相关的知识结构,了解与本校专业相关的学术成果和前沿知识,善于把握领会社会领域中的各种最新思潮和动态,否则就很难围绕高校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目标做好工作。

三是要熟悉社会生活,特别是与本专业、本校相关的延伸的社会生活。大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融合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因此高校的团干部要尽量地靠我们团的工作的优势,靠我们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多实践、多熟悉社会生活。还要善于在熟悉的基础上去分析社会矛盾,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和个人遇到的矛盾,把握本质。

四是要能够贴近青年学生,保持高校团干部的本色。高校共青团要做好青年学生工作,就必须坚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基础上,走进大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学生友,不做学生官。同时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方式,并以这些方式为载体来渗透我们的工作、创新我们的组织建设模式,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广泛地影响到青年,我们的组织能够深深地扎根于青年。

同志们,高校共青团工作关系团的事业长远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奋力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率先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为培养出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关闭